拓印文化是一種結合藝術, 文學和歷史的傳統技藝,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價值。學校今年文化課安排拓印課程,希望學生藉由對其歷史背景能有所了解,並從親自參與拓印活動,接觸到書法和雕刻藝術之美。 此課程由許淑芬老師擔任講師,四年級和雙語班二三年級等五十位同學參與。
許老師說,在發明造紙術之前,人們要記錄文字或圖案,需要刻印在硬質的材料如石頭, 銅器, 或磚瓦等,隨著造紙術發展,人類使用特殊工具和技巧,可以把原刻作品,印在紙上,這就是拓印的來由,古人藉拓印以達到保存和傳播文字和圖案的目的。
為讓學生體會拓印文化,許淑芬老師準備了木頭橡皮圖章,每一位同學選擇自己的中文名字的「姓」,或是名字中的一個「字」來雕刻。淑芬老師還介紹陰刻和陽刻的區別,同學們也隨個人喜好選擇陰刻或陽刻,完成的作品就像個人的創意圖章,最後成果印在卡紙上,看到自己拓印的作品,都非常興奮也覺得很有成就感。
拓印課程手作部分能幫助學生在動手實踐中了解傳統文化,增強他們的歷史認知,漢字藝術審美和文化自信,許淑芬老師說這次課程看到學生對拓印的手作部分的反映非常熱烈,計畫明年的拓印課讓學生除了自製印章,還可以利用拓印效果創意設計製作新年賀卡,將會更有趣!
同學陰刻印章的成果
四年級和雙語班三年級同學手持印章和拓印成品全體合照
許淑芬老師指導完成作品的同學拓印成品到卡紙上
同學們可以選擇陰刻或陽刻印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