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
全球華文網 中華民國(臺灣)僑務委員會

:::
夏(冬)令營
2024-06-17
培養地球村公民
臺灣線上圖書館
列印

明州臺灣線上圖書館的「培養地球村公民」,參加的學生從一年級到八年級都有。此次活動設計以訪談的方式培養學生好奇與聆聽的態度,並以繪製受訪者肖像畫,進一步觀察人物特徵。五天的營會中跟著受訪者旅遊到臺灣、宏都拉斯、蒙古、伊朗、馬拉維與奈及利亞六國,並品嚐受訪者親手製作的當地食物,讓學生們印象深刻並回味無窮。
 
負責規劃此次活動的陳曼玲老師從事記者工作多年,與學生們分享採訪不是閒聊,而是要收集資訊、學習新事物,與聆聽不同的意見。陳老師強調採訪的基本態度要有好奇心、謙卑明白自己不是什麼都知道,並且要尊重他人的想法而不加以論斷批評。當受訪者不願意回答時,陳老師告訴學生不要覺得被冒犯或被拒絕,要把不回答也當作是一種答案。並且鼓勵學生做筆記,之後能問問題。
接著美國老師黛比從簡單的鉛筆素描開始介紹,讓學生熟悉各種不同色調的鉛筆。學生們先練習採訪兩位老師與畫圖。有些學生一開始很害怕,紙上的人物畫得很小。但經過黛比老師的指導與鼓勵,這些學生幾天下來進步很快,很開心地告訴老師他覺得對自己的進步很滿意。黛比老師讓學生嘗試使用各種媒材,像是鉛筆、粉蠟筆、水彩、彩色彼等。有些學生一開始不敢嘗試鉛筆以外的媒材,經過老師鼓勵後勇敢下筆,作品非常多彩多姿,各有創意。
 
第二天的受訪者西瑪來自宏都拉斯,她14歲才來美國,她介紹宏都拉斯很窮困,小孩都在外面踢足球,沒有什麼玩具。但該國家有美麗的珊瑚礁,吸引許多觀光客造訪。會後西瑪請大家吃她自己做的冰棒,是她小孩的最愛。
第三天的受訪者來自伊朗,為學生示範了他們喜愛的舞蹈,帶來手作的米製甜點。來自蒙古的黛吉介紹許多蒙古的沙漠、草原等風光,她非常喜歡騎馬,並請學生品嚐蒙古別有風味的牛奶酪。
第四天由陳老師介紹臺灣,陳老師播放臺灣觀光局製作的影片,從自然、美食到人文,讓學生想去旅遊。並且由學生兩兩彼此對話, 看到學生觀察並畫下跟自己不同種族的膚色,是個有趣的經驗。
 
第五天來自馬拉維的蒂納介紹他們的國家雖然窮,但是人民很快樂,她做了玉米粉與香蕉混合的蛋餅。非洲後裔的芭芭拉來自紐約,嫁給奈及利亞來的先生後,曾到該國住了12年,深深瞭解國際學生的文化衝擊,她準備了甜鹹兩種口味的炸香蕉與當地人喜歡的木瓜。
 
每天下午的活動,由來自臺灣的童軍老師蔡約秩和龔靖婷教導學生許多活動與手作,像是融蠟做火種、繩結、剪紙與團康遊戲等,並準備了道地的魯肉飯與黑糖洋菜凍。
蔡晏翔老師教導孩子摺紙、剪紙和玩桌遊等遊戲。
蔡言欣教導學生使用airdry clay捏陶,並且使用壓克力顏料彩繪。另外用棉花糖與義大利麵自由創作3D模型,讓學生比賽誰做得又穩又高的模型,學生們都玩得不逸樂乎。
 
最後一天學生分享他們對受訪者分享內容的印象,顯示了學生對不同文化與地理的深刻印象,也體會了透過彼此,可以更多開闊自己的眼界。
許多學生家長紛紛詢問以後是否還有類似的活動,並希望繼續與臺灣線上圖書館保持聯繫,能參與更多讓孩子學習中文與臺灣文化的活動。
此次活動感謝僑委會贊助,使活動圓滿成功,讓臺灣的文化在明州能發揚光大,並在下一代學生的心中開始撒種,能與臺灣人民建立友誼。
 

蔡約秩老師指導剪紙 蔡約秩老師指導剪紙

蔡約秩和蔡言欣助教帶領團康遊戲 蔡約秩和蔡言欣助教帶領團康遊戲

來自蒙古的受訪者介紹蒙古文化 來自蒙古的受訪者介紹蒙古文化

來自宏都拉斯的受訪者製作冰點請學生品嚐 來自宏都拉斯的受訪者製作冰點請學生品嚐

黛比老師解釋水彩原理 黛比老師解釋水彩原理

蔡言欣助教教導小孩繪製陶土 蔡言欣助教教導小孩繪製陶土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