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
全球華文網 中華民國(臺灣)僑務委員會

:::
節慶活動
2024-09-22
華府台灣學校成功舉辦正港臺灣味中秋節活動,兩百人做夥起紅磚仔古厝傳承臺灣情
華府台灣學校
列印

華府台灣學校成功舉辦正港臺灣味中秋節活動,兩百人做夥起紅磚仔古厝傳承臺灣情

華府台灣學校於農曆八月十五隆重舉辦中秋節慶祝活動,吸引了大批師生及家長參與,今年活動特別以「土地公」和「臺灣古厝」為主題,讓學生深入了解這兩個臺灣文化元素,並融入了臺灣特有的建築文化和中秋節習俗,讓海外的臺灣人能重溫家鄉記憶,並讓外國朋友和台灣學校學生們更加了解臺灣的傳統。

本次中秋節慶祝活動分為三個星期進行,前兩週由教師們在教室內向學生介紹臺灣獨特的中秋節文化。第一週與第二週:教師們在課堂中詳盡介紹了臺灣的中秋節習俗,並著重於臺灣人對土地公的信仰以及古厝建築的文化價值。教師們講解了土地公在臺灣社會中的親切角色,特別是他如何在中秋節這一天被祭拜,以祈求農田豐收與家庭安康。這位被親切稱為「里長伯」的福德正神,正是臺灣中秋節祭拜的重要對象。據說農曆八月十五也是土地公的得道日,臺灣人會在這天準備水果、糕點供奉,祈求豐收與平安。學生們還學習了「田頭田尾土地公」的故事,並解釋了土地公如何守護農田,保佑農民五穀豐登。小朋友們在活動中學習如何插「土地公拐仔」以表達感恩之情,增強了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。

此外,古厝文化也成為學生們關注的焦點。教師們展示了紅磚建築的照片與模型,並介紹了臺灣傳統民居如三合院和四合院的建築特色。透過講解和視覺展示,學生們對臺灣古厝的歷史和建築美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

學校結合了家長會舉辦了大型慶祝活動,體驗搭建紅磚牆的過程,並在活動現場和大型土地公土地婆娃娃合照。活動現場還會舉行台語遊戲與傳統臺灣中秋節相關的互動活動,

為增添趣味性,活動中還舉辦了臺灣中秋節辭彙的台語遊戲。參加者輪流出牌,用台語說出與中秋節相關的詞彙,如「月娘」、「柚子」、「土地公」等,三秒內說不出者需取回牌。這項遊戲不僅讓大家複習台語,也在現場增加很多笑聲。另外也有一個活動是讓海外小朋友在農民曆找出舊曆八月十五。另外,"起古厝"也是本次活動大重點,校方自暑假開始就和宜蘭磚窯工廠聯繫,並且結合多位家長的力量將可愛的紅磚DIY運回美國,讓每一班小學生和家庭還有機會動手體驗紅磚砌牆,模擬古早臺灣人如何建造他們的家園。在中秋節這樣的節日,家人們會在古厝的庭院內圍坐,賞月、吃月餅、品柚子,象徵家庭的和睦與團圓。屋脊上翹的燕尾與傾斜的紅瓦屋頂,映襯著明亮的圓月,形成一幅充滿臺灣情感的美好畫面。另外, 在活動現場也設置了以紅磚為元素的古厝模型展示,介紹了臺灣傳統民宅建築的特點,包括「一條龍」、「三合院」及「四合院」等傳統建築形式。展示板上詳細介紹了紅磚的製作過程,從黏土燒製到如何應用於牆面、門框和花窗等建築細節,尤其強調了日治時期「辰野式風格」建築中紅磚的使用。此外,活動中特別提到寺廟或家族屋頂上獨具特色的「燕尾」裝飾,這些建築細節無不反映了臺灣古老的文化和美學。

第三週活動最後,來自臺灣的宜蘭復國中學的學生們也在活動中帶來傳統藝術表演,精彩的演出讓現場觀眾驚嘆不已,不僅展現臺灣文化的多樣性,也讓大家感受到傳統藝術的魅力,增添典禮的熱鬧氣氛。

此次活動不僅傳承了臺灣的文化,更讓海外的臺灣人感受到家鄉的濃濃情感。未來,華府台灣學校將繼續舉辦更多類似的活動,推廣臺灣文化,讓下一代深入了解並珍惜這份傳統文化的瑰寶。

華府台灣學校希望透過這三週的活動,讓學生不僅學到知識,還能親身體驗臺灣中秋節的傳統,進而增強對臺灣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。中秋節這一天,臺灣家庭會聚在一起,共同感受古厝的溫馨與文化氛圍。在這樣的時刻,家人們圍坐在神明桌旁,向祖先及土地公祈求家庭平安、農田豐收,也在這座紅磚堆砌的古老建築中,感受時間的延續與家庭的深厚情感。

TOP